中國科技大學汪毓明教授因其揭示了日冕物質拋射在傳播和對地影響過程中若干極具價值的現象和規律,對正確理解和準確預報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有著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而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地球科學獎。
汪毓明,江蘇省常州市人,1976年9月出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2003年獲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聘為副教授,2005年12月晉升為教授,是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空間天氣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日地物理和空間天氣學研究,先后提出了行星際空間中的多重磁云概念,發現了對地有效日冕物質拋射源區分布的東西不對稱性,建立了日冕物質拋射的偏轉傳播理論模型、內部參數反演模型,發展了日冕激波強度的估算方法等,在日冕物質拋射的對地有效性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至今在JGR、ApJ等國際著名SCI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SCI引用400余次。曾獲得2004年度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5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9年度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傅承義青年科技獎,2011年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入選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度江淮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度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是國家基金委、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多個項目的負責人。2012年獲首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